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电脑故障 > 正文

数字阅读:开机是否有益?

类别:电脑故障 日期:2019-10-10 19:37:05 人气: 来源:

  关于传统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孰优孰劣的争议,仿佛还在昨天,可转眼间,大家已习手机等设备来阅读信息。

  《2018中国数字阅读》显示,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达4.3亿,用户人均阅读量为12.4本,人均单次阅读时长是71.3分钟。

  而技术的变革,带给人便利的同时,困惑似乎随之而来。以下几位读者的经历,除了能还原这些年数字阅读的演变史外,也能引起我们的思考:什么是阅读的本源?

  杨粤凯称自己是数字阅读的“原住民”,生于1997年的他,在小学六年级时,就尝试用翻盖手机读电子书。

  “翻盖手机是我爸爸用剩下的,我拿来读网文。”两三英寸大小的屏幕,能显示的文字很有限,阅读体验自然称不上好,杨粤凯每天花一个多小时摆弄手机,看了许多当年流行的网络小说,“有架空历史的,有言情的,有玄幻的,但我记不清书名了。”

  刚上初中,他就有了一台电子播放器,俗称MP4,能听歌,也能看TXT格式的电子书。他从网上下载各式各样的书籍,存入播放器里,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读。

  “我看过一本关于病的书,是天涯论坛上帖子的合集,即后来的畅销书《天才在左在右》;我还尝试着读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,但太长了,没读完。”杨粤凯说,那时候的互联网,而,“绝大多数的书,都能从网上找到,且不用付费,我没有那么多钱来购买实体书,只好看免费的电子书。”

  读高中时,MP4坏了,他的阅读设备换成姐姐淘汰下来的触屏智能手机。这期间,他“杂食”了许多经典书籍,如弗洛伊德的《梦的解析》、宋鸿兵的《货币战争》、马尔克斯的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以及博尔赫斯的诗集和小说集等,“我还用手机看完了整本《圣经》。”

  高中毕业后,杨粤凯换了新手机。在大学里,图书馆借书很方便,他渐渐地很少用手机来看整本著作了,只用来看课件,阅读订阅号上一些新闻和观点性文章。

  “对我而言,阅读就是用文字获取信息,至于是用纸质还是数字媒介,我不在意。”杨粤凯说,“只是长期电子阅读很伤眼,初高中这段时间,我的近视度数涨得比身高还快。”

  2011年,在杭州读大学的孙妍去找同学玩。在中关村,她看到了kindle,一种由亚马逊推出的电子阅读器,“当时看到很喜欢,就花了五六百块钱买下了。”

  相比于手机和平板电脑,kindle的功能十分纯粹——除了看电子书,不能干别的。它书本大小,屏幕是仿纸制书的水墨屏,用实体按键来翻页。

  孙妍平时拿它看中外小说。她觉得,kindle的好处在于便携,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看,可以存放很多书,也不占用多少空间。由于该产品是专门用来看书的,在相关设计上自然比手机来得更舒适。

  当然,kindle不能完全替代孙妍的纸质阅读。“例如专业书,我需要翻来翻去地看,纸质书很方便,用kindle就很麻烦;有时,我会直接在书上做笔记,或写写画画,这些需求,电子设备很难满足。”孙妍说。

  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,这台kindle陪伴了孙妍许久。2017年到2018年,她时常去外地出差,kindle是包里必备的。坐在列车里,躺在宾馆的床上,她都会拿出来读会儿,“就是在出差的上,我读完了《月亮与六便士》《质数的孤独》《一只知更鸟》《独居的一年》《大江大河》等小说”。

  就在最近,这台kindle的按键坏了,拿去修,被告知已没有零件,孙妍无奈只好买了一台最新款,“我始终觉得,新kindle没有那台旧的好,大概是用久习惯了吧。”

  俞建恩和杨粤凯年龄相仿,但接触电子阅读要稍晚些,“我是2016年进入台州学院读书时,才开始用手机阅读的。”

  他最初用手机看了《平凡的世界》等书,虽方便,体验却一般,“手机上软件多,对阅读造成很多干扰,QQ、微信信息一来,就会令我分神”。于是,他和孙妍一样,买了一台kindle作为便携阅读的工具。

  俞建恩是“付费玩家”。他支付了98元的年费,可以看线库的大多数电子书,当然有些书籍即便是会员也需要付费购买。他在kindle上看了15本书,多数是文学著作,也有法硕专业类的书籍,在电子书上林林总总的消费是300多元。

  和俞建恩相比,江侠则是kindle的“深度玩家”。这位玉美女护士也疯狂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,在怀孕期间,看了49本电子书。每看完一本,她都会记录下来,附上推荐指数,再上传微信朋友圈。

  “怀孕期间,为了减少手机辐射,我就用kindle读书。没想到这一用,就养成了我阅读的习惯,并成功戒掉电视剧和综艺节目。”江侠说,她成了kindle的“自来水”(网络用语,意为自发推荐某样事物,不求回报),常常向身边的朋友、同事推荐电子阅读器和电子书,“已经有6位同事在我的‘安利’下买了kindle。”

  数字阅读有诸多好处,例如便利、费用低等,甚至有私密性。“你在有人的下读本书,大家都想来看看你在读什么,假如你捧着手机或者电子阅读器,就没人来打扰你。”杨粤凯说,“很奇怪是不是,但事实就是这样。”

  也有不利的一面,如易被打扰、缺乏阅读仪式感等。“在注意力集中上,数字阅读不如纸质阅读,有相关研究论文表示,翻书这一动作,有助于阅读注意力的集中。”俞建恩说。

  但不可否认的是,数字阅读已然是当下主流的阅读方式。几位受访者均表示,周围人几乎都用手机阅读,看小说、新闻,和一些碎片化的信息。

  “我觉得人们对于数字阅读的担忧,不在于媒介本身,而在于数字世界里海量的碎片信息会令人迷失其中。”孙妍说,刷微博、微信号等“碎片化阅读”,只能图一时之快,所获取的信息往往过目即忘,更别说构建起知识体系,“就如口渴了吃冰淇淋,越吃越渴,长此以往,还会让人焦虑。”

  江侠则表示,自己曾经也一度碎片化阅读,除了打发时间外,似乎毫无所得,“而整本阅读、系统性阅读给我带来的愉悦感,是碎片化阅读无法获得的。”

 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一位读者,称自己2018年在“知乎”软件上的阅读量达5千万字,超过了《大英百科全书》的字数。“我不知这数字是否统计准确,但至少说明我在‘碎片化阅读’上花了许多时间。”对此,他表示很后悔,“这些时间用来看名著或专业书籍,多好。”

  归根到底,阅读是一种私人化的体验,阅读什么,用何种方式阅读,全凭个人选择。“看纸质书还是看电子书都是次要的,我希望社会对阅读有正面引导,鼓励大家去看好书。”孙妍说。

  阅读是一种人类行为,也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。人类通过阅读来认识世界和自己,一个民族的境界也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。

  上海市青浦区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结成阅读联盟,计划举办更多公益惠民读书活动,首期聚焦“溯源江南文化”。

  报告涵盖了多个维度,基于掌阅海量用户数据得出,这份报告几乎可以代表国人、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阅读喜好和大趋势。

  在全球书业不景气的背景下,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一枝独秀,保持了11.3%的增长。但实体书店数量增加,销售额却降低,新书贡献率也在下降,这是为什么?

  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,规模较2017年进一步上升。2018年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上升11.3%,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。

  

0
0
0
0
0
0
0
0
下一篇:没有资料

相关阅读

网友评论 ()条 查看

姓名: 验证码: 看不清楚,换一个

推荐文章更多

热门图文更多

最新文章更多

关于联系我们 - 广告服务 - 友情链接 - 网站地图 - 版权声明 - 人才招聘 - 帮助

声明:网站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,不代表站长立场,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

CopyRight 2010-2016 无痕网- All Rights Reserved